2023年0225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
来源:网友回忆 整理:杨柳(微信:gwy288) ▁▃▅▇█
一、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正确的是( )。
①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②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③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④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 )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A、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B、经济高速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 D、经济发展新格局和中国式现代化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 )。
①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③减少高收入者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⑤收紧财富积累渠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下列属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是( )。
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③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④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⑤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5、新时代十年,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不属于新时代十年对外开放领域成就的是( )。
A、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B、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C、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D、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进一步健全
6、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体现了以下哪个观念?( )
A、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B、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C、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D、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7、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以下哪句与上述理论意思最为一致?( )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C、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D、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8、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了“太空之家”、白鹤滩水电站、“福建号”、愚公移山,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航天员刘洋参加了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的载人飞行任务
B、白鹤滩水电站是世界第一大电站,开启了我国南水北调新篇章
C、“福建号”是我国第三艘航母
D、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山海经》
9、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1月28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关于广东的高质量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数字经济上
B、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广东产品、广东企业、广东产业
C、扎实抓好“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
D、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10、“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该文句最有可能描述的事件是( )。
A、三湾改编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1、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这段话出自( )。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12、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以下不属于实现碳中和的科学手段的是( )。
A、用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B、利用化学或生物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
C、提倡极简生活,限制社会总需求,降低工业生产总量
D、利用技术手段使碳以其他的形式与大气隔绝并封存
13、下列选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表述的是( )。
A、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B、立法应当符合社会舆论的观点
C、立法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 D、立法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14、根据我国法律,敏感个人信息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以下不属于敏感个人信息的是( )。
A、人脸特征 B、从业经历 C、医疗健康 D、行踪轨迹
15、以下诗句描写的节气或节日,发生在秋季的是( )。
A、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B、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C、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D、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6、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 ,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A、点石成金 B、水滴石穿 C、风雨无阻 D、久久为功
17、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各地各部门靠着不懈的干劲、韧劲,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开展反腐败工作。如今,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干群关系更加 、党心民心更加 。
A、融洽 凝聚 B、和谐 包容 C、密切 一致 D、稳定 团结
18、政府部门要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发挥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引导扶持作用,但绝不能 。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促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以重点产业项目为 ,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以产业“活水”变输血为造血。
A、置身事外 核心 B、越俎代庖 根本 C、大包大揽 载体 D、袖手旁观 导向
19、广东,正在加速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你到我,每个人、每家企业都在全力奔跑,展现出 的热烈氛围和 的崭新气象。
A、龙腾虎跃 意气风发 B、一马平川 奋勇当先 C、争先恐后 欣欣向荣 D、万马奔腾 时不我待
20、质量 是产出来的, 是管出来的, 是市场竞争出来的。这就要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共助质量强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A、不 不 而 B、既 也 更 C、首先 其次 再次 D、要么 要么 要么
21、 ,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重在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只有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统一,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联系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将理论学深悟透。
以下句子最适合填入划横线处的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事关高校领导权归属,事关高校发展水平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是一项必须牢牢抓在手里、丝毫不能松懈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高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全校师生员工抓改革、谋发展、开新局、创一流。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以改革发展促进一流大学建设 B、以爱国奉献凝聚高校优秀人才
C、以加强党的领导促进高校人才工作 D、以人才强国战略作为高校发展目标
23、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城乡历史文化范围广、类型多、数量大,情况尤为复杂。不同的传统建筑、旧城街巷等物质遗存,相异的地域风情、民俗习惯等非物质传承,构成了各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这也决定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法不能完全相同,必须坚持分类科学。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历史古都型如何保护、传承,传统风貌型如何延续、更新,地域特色型如何保持、创新;在文化特质赓续中,江南水乡如何留住恬静雅致,北方大院如何维持古朴雄浑,湘西古城如何散发神秘通幽······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只有精准施策,才能保护好、传承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因地制宜 B、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面临着复杂局面
C、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应保留城市的物质遗存 D、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需要关注城市的文化气质
24、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其核心在于价值创造。对企业而言,价值创造直接体现在业务端,数字化转型实质上是业务的转型,是在以技术为支点、业务为内核的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下,进行业务、管理和商业模式的深度变革重构。因此,数字化转型不是系统和应用简单从“非数字化”到“数字化”的过程,而是着眼于解决业务问题,从业务切入,将数字化技术和工具赋能于业务,更有效地解决业务问题。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的支持 B、系统和应用数字化不属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C、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是革新业务、管理和商业模式 D、只有落脚到业务上,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25、近年来,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消费率偏低仍是一个基本事实。从消费需求看,我国在结束“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后,尽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但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提升和优化的空间还很大。如何让老百姓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进而消费得起、消费得好,如何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如何优化收入结构、提升消费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扩大内需、释放经济活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述文段主要讲了( )。
A、加快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B、当前我国消费需求的特点和趋势
C、我国消费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D、消费的重要性与扩大内需的可能性
三、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26、10,3,13,1,14,2,16,9,( )
A、23 B、24 C、25 D、26
27、92.46,84.42,76.38,68.34,( )
A、50.25 B、53.26 C、55.17 D、56.30
28、,,,,,,( )
A、 B、 C、 D、
29、0,( ),2,6,12,20
A、-1 B、0 C、1 D、2